什么叫"心里暗示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9 11:07:44

心理暗示
定义:
《心理学大词典》上是这样描述的:“用含蓄、间接的方式,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。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,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。”
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、观念、情绪、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。
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,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,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:暗示是人类最简单、最典型的条件反射。
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。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,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,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。
他暗示,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,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。

心理暗示故事和试验:
最有名的暗示故事: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,由于天气炎热,士兵都口干舌燥,曹操见此情景,大声对士兵说:“前面有梅林”。士兵一听精神大振,并且立刻口生唾液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: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,并被告之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,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,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。十几分钟过去后,将纸片取下,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,并目摸上去发热。真实,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,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。
一位化学老师声称要进行一种气味传播速度和嗅觉灵敏度的测试:老师把瓶中有色液体倒了几滴在讲台的棉花上,随后满脑厌恶地躲开了。很快,学生中许多人,特别是前排的同学说闻到了恶臭味,后来最末一排的同学也说闻到了恶臭味,有的学生说自己嗅觉不灵敏,什么也没闻到。

人为何会受心理暗示:
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,是由人格中的“自我”部分,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,做出的。这样的决定和判断,我们称其为“主见”。一个“自我”比较发达、健康的人,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有主见”、“有自我”的人。但是,人不是神,没有万能的自我、更没有完美的自我,这样一来,“自我”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,也并不总是“有主见”的。“自我”的不完美、以及“自我”的部分缺陷,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、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。但是,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、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,并不等于一定会